中国制造业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作者:来设计
2020-07-312020-07-31

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本处于转型阶段,但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处在一个停摆的状态。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无异于是雪上加霜。虽然如今已经入夏,但中国制造业的“寒冬”仿佛笼罩在每一个制造企业身上。

 

先不论这场“寒冬”的形成原因,我们在这里先大胆预测,未来能够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智能技术且懂得跟随市场趋势的企业。

 

 

 

工业革命带给制造业的影响深远

 

在世界工业革命之前,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我们的制造只能局限于小规模制造(家庭作坊形式的手工制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煤炭为驱动的蒸汽机成为全世界工业的主要能源。分工明确的机械化大生产开始出现,全世界都进入到了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企业流水线的生产开始明确,人类的生产力上了一个台阶。

 


工业文明当中,人类逐渐被工业异化成为了工业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了工业流水线生产的一部分。这个过程,维持了整整200年。

 

其中伴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开始涌起。但流水线生产方式和机械化生产的分工体系,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是工业制造业不断向着人力资本更加便宜的地方流转。

 

 

中国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抓住了机会。低廉的人工、土地成本以及广阔的市场不断吸引了众多的高端企业选择我们的制造企业进行产品的组装、加工以及生产。可以说中国制造企业在这个阶段不断地迸发,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画面。

 

 

中国制造业的“寒冬”为何迅速到来

 

我想大家都需要明白一个点。尽管中国,仍然能提供齐备的供应链,帮助高端制造企业进行产品的加工生产。但在信息化发展飞快的今天,通过供应链的全球化分布与快速沟通,全球制造已经不再需要依靠一个“制造国家”。

 

 

制造业的生产智能化也不再依靠单纯的人口数量解决生产问题。也就意味着,小世界工厂将会分布各地,而不仅仅停留在中国。给大家举个例子。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三星手机在越南已经拥有8个工厂及研发中心,它是越南最大的外国投资者,雇佣了大约16万当地人。

 

2018年三星从越南出口的商品价值达600亿美元,占越南整个出口总额四分之一。而这一切,是在四年中完成的,东南亚国家早已被高端制造企业相中并发掘其中的制造业价值。

 

 

我们回过头来纵观一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珠三角地区行程了“三来一补”的出口导向性制造业体系,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生产制造业体系,两者的不同也是因发展时间差异导致,但本质并无不同。

 

渐渐的,中国人口红利不断衰退,人力成本、土地成本也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低端的被挤向东南亚,而高端的逐步回流海外。中国制造业开始陷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与此同时,物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算力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不断的演进。一个改变制造业的可能性开始出现。   

 

 

危机同时也是重要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正在从影响消费领域向影响制造领域转变。在这样的趋势下,依靠低廉成本所推动的,以流水线超大规模化生产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制造业或许会面临“寒冬”。制造业“寒冬”会让企业不断推高的成本,所带来的利润不断下降。难以满足的市场需求会使制造企业倒逼转型。

 

 

实际上,利用物联网以及互联网进行生产智能化才能从根本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让规模化且标准化的制造业,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下,逐渐转型成个性化、智慧化的企业形态。

 

有危就会有“机”。如何从萧条的现状抓住那隐约可见的机会,需要我们的制造企业重视起来。无论富士康的工业富联有没有伪造概念,但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未来的制造业一定会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而制造业也向我们所习惯的B2C向C2B转变。但是这样的技术,要求我们的中国制造业实现完全互联网化,并且打造人工智能成熟的制造业体系。

 

来设计在工业互联网的道路上一直探索着,我们相信,中国未来的制造业,还有无限的可能。

 

 

更多行业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来设计”公众号!

 

 

 

相关案例